首页 > 锐云数码 > 数码产品 > 笔记本和上网本的区别是什么?上网本可以看电影吗 ? 内容详情

笔记本和上网本的区别是什么?上网本可以看电影吗 ?

东方痴香

锐云数码将会带领大家了解联想否认补贴美国,希望你可以从本文中找到答案。

笔记本和上网本的区别是什么?上网本可以看电影吗 ?

笔记本和上网本都是笔记本,现在所谓的上网本是指笔记本和3G上网卡的组合。

这么说吧 你可以把3G上网卡理解成手机的SIM卡 (实际上3G网卡就是手机SIM卡和设备的组合称类似于U盘的仪器)

上网本就等于买卡送机器的那种,一般机器的配置很低,价格也很低 不超过3000,勉强凑合上网,聊天,看电影听音乐的基本功能,类似于买卡送的手机至少能发短信和打电话一样;

但是你要是玩游戏啊,制图啊或则应用程序啊,上网本肯定不行,所以可以自己选好一点的本子,然后再选各家的不同品牌的3G网卡和套餐(相当于你看不上买卡送的手机,自己选好一点的手机,在选移动或则联通的不同卡和套餐);

上网本当然能看电影,但是肯定没有自己买的好笔记本看起来爽,比如缓冲的快慢、分辨率,加载快慢等

为什么说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

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原因基于技术可以随时基于特斯拉毁灭性的打击

【美系新势力·特斯拉 汽车 】是家怎样的企业? 由于诞生于美国的车企总是会被有些人高看一等,因为美国的「标签」似乎代表了全球最先进的 汽车 工业;鉴于各个领域的诸多公知总是喜欢带节奏,同时大批缺少对美国真实情况理解的人善于轻信,结果就造成了“逢美必捧”的现象。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仅限于美系 汽车 ,文化层面的因素决定现实情况几乎是“逢外必吹”;不论产品品质究竟如何,只要不是中国制造“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先进产品”。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结果却基本都是相反的,特斯拉尤其是差。

最新消息:美股开盘 科技 股受到极大冲击,特斯拉属于 科技 板块所以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周二收盘特斯拉数据如下。

美国近期的动态应当无需赘述,但是特斯拉这家「全球车企」理论上是不应该受到如此巨大冲击的。因为毕竟还有中国 汽车 市场,还有一批崇尚外国品牌 汽车 的消费者;然而这也挡不住美系车企的“抱团走低”,今两年包括老牌车企通用福特也没有逃过这一魔咒,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特斯拉的技术储备

1:交流异步电机来自台湾富田供应。 这种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虽然比内燃机高太多,标准可以达到80%左右;但是相比永磁同步电机还是要差很多,这种采用永磁体做定子的机器有95%的高效率。所以特斯拉也不得不转型研发新电机,但是在技术储备比较落后的前提下,其六极永磁电机的技术水平就体现不出竞争力了。

2:动力电池来自日本松下供应。 全球范围内还能找到第二家使用松下电池的车企吗?没有传统车企使用的理由是非常充足的,因为镍钴铝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高,结果导致数千节成组的电池包稳定性非常之差;同时电池在异常运行状态中容易释放大量氧气,在稳压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排气空气摩擦导致起火,自燃率真的是非常非常之高。

3:核心IGBT绝缘栅双极型二极管来自英飞凌。 特斯拉没有独立研发任何一项核心总成的技术储备,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又只能选择低成本的选项;于是连IGBT都没有使用模块化总成,而是使用低成本的单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每台车节省数百美元的成本,只是车辆的整体水平就不会如何了。所以在电池组容量相当的前提下,特斯拉车辆的续航能力反而更低。

比亚迪&特斯拉

同为新能源 汽车 阵营的高知名度车企,比亚迪因为不是“外企”而被低看一等。不过存在这种心态的无非是用户而已,特斯拉还真不敢于轻视这一“对手”。

业内消息透露:比亚迪刀片型磷酸铁锂电池开启外供之后,特斯拉相关人员是有过接触的,只是具体内容就不得而知了。为什么牛哄哄的特斯拉会考虑比亚迪的电池,比亚迪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比亚迪集团成立于1995年,起步初期是专业生产化学电源的企业;直至2003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同年转型 汽车 领域开始为“能源转型”做储备。比亚迪在车的领域涵盖乘用车型、商用车型、船舶机械、轨道交通等,现阶段只有乘用车的销量表现一般,在商用车型领域不仅内销成绩理想,同时出口也超过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欧美日韩等等。

年轻的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获得不菲的成绩,原因主要是电动 汽车 的核心为「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而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在全领域为全球三甲,在 汽车 领域几乎是全球最强;电动机自然也是自主研发生产,IGBT这项被海外垄断很多年的技术也早已被打破,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特斯拉与比亚迪的技术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比亚迪是实实在在搞研发的车企;而特斯拉只是以 汽车 作为噱头不断“放卫星”,超热资本最终甩手的筹码的而已。不过技术的领先并不是可能摧毁特斯拉的核心因素,技术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才是核心。

LFP·磷酸铁锂刀片型电池有什么影响? 电动 汽车 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性能也不是其他什么,而是动力电池成本过高,导致车辆的续航里程普遍偏短,大量堆电池的特斯拉也不例外。

但是比亚迪的全新铁电池在保证体积能量密度相当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的是制造成本超过一半甚至接近⅔程度的降低(分析结果)。也就是说相同的续航里程用刀片电池可以让车辆价格下探数万元,或者在价格相同的前提下实现续航里程的倍数级增长!

特斯拉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比亚迪如果全面转型供应商,或者有规划直接打击特斯拉的话——用续航作为武器只是分分钟就能让特斯拉破灭。所以看似强大的美系品牌特斯拉实际没有抗风险能力,不宜造好车为目的的资本弄潮儿面对技术型车企算什么呢?

特斯拉的神话应该结束了,上海引入特斯拉工厂实则令人不齿,国产特斯拉也没有什么未来了。

在全球市场,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全年销售突破11万辆,接近12万台,可以说比亚迪已经连续3年超越特斯拉,值得注意的是,在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有着完整的体系,早在几年前,比亚迪已经有了自己的电池工厂,而特斯拉虽然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电池工厂,但也要再等个2年左右了。

相比之下,特斯拉虽然起步早、全球知名度高、车名很酷,可是论全球布局,特斯拉是不如比亚迪的,在国内外路人采访中,不少外国人对比亚迪的印象最深刻。

特斯拉不仅全球布局拼不过比亚迪,价格区间也剔除了大部分车友。特斯拉的价格高于比亚迪很多,这样一来,除了欧美市场买账和有钱人买账,三分之二的顾客都被拒之门外。

而纯电卡车领域,在美国、新加坡、巴西等海外市场,比亚迪电动卡车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得到了客户一致好评,在美国市场,比亚迪已在纯电动卡车市场占据60%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成为全美最大的纯电动卡车供应商。

比亚迪纯电领域涉及纯电洒水车、扫路车、动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港口拖头车、矿山车、公交车等等,实力非同一般。而特斯拉有的是刚刚发布推广不久的电动卡车而已。

而且比亚迪成功打造出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云轨”,可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布局的“超级高铁”也只是在实验和研发阶段而已。

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不会吧,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车。无论“迪粉们”是否承认,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别的先不说,就单说驾驶品质方面,特斯拉就跟比亚迪有着天壤之别。或许有人觉得特斯拉价格贵,但是一分价格一分货这道理谁都懂,只是不敢面对现实罢了。

我并不是说比亚迪不好,而是看跟谁比,如果在国产电动车领域里,20万以内的纯电动车型中,比亚迪可圈可点,毕竟价格亲民,购车门槛比较低,能让更多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家车。如果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阶层来看国产 汽车 ,我们应该感谢比亚迪以及其他精心造车的国产品牌,是他们让 汽车 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是特斯拉就不一样了,它所面对的用户完全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高端消费者,即便是刚刚推出的入门版车型Model 3,裸车售价也要40多万。正所谓价格决定购买力,40多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同样是电动车,比亚迪就会便宜很多,而且还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给予的补贴政策。

岩哥的观点:比亚迪销量高不见得它就一定比特斯拉好,而是两者的定位不同,消费人群不一样。哈弗H6也比保时捷卡宴销量高,但它是卡宴的噩梦吗?还是说明它比卡宴好?比亚迪销量再高,对于特斯拉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因为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不可否认特斯拉的成绩,但是比亚迪更牛逼!特斯拉对电池就是个电池组装厂,比亚迪却是电池,电控,电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比亚迪不造特斯拉式的跑车,只是国内市场不需要,不是技术不成熟,船夫哥曾说过,如果市场需要,分分钟造出特斯拉!这不是牛皮,看人家产品就知道:家用车.大巴车.卡车.半挂车.清洁车.以及更牛逼的云轨,在别的车企还在竞争私家车领域时,比亚迪已经全产业链,甚至跨产业发展了,我相信未来绝对是比亚迪的天下!

差的质量,差的售后体验,没有核心 科技 ,毁掉了特斯拉!比亚迪会越来越强大!外观 营销一旦跟上,比亚迪将一发不可收拾!奔驰宝马等最害怕的就是比亚迪的崛起!传统车 即将淡出 历史 舞台!电动领域 比亚迪早已布局,早已领先全球!比亚迪电动车 覆盖面广,在不靠公关,靠技术靠实力的欧美,比亚迪得天下!

比亚迪是一家商业性的公司,特斯拉也一样, 大家都用一种商业 游戏 规则运行, 以自己的产品讨好客户把客户兜里的钱掏出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逻辑, 别把问题复杂化了。

埃隆·马斯克 旗下的特斯拉是一家新 科技 公司,强调以创新的产品力和明星效应来引领公司发展。

从这个角度上说,马斯克更像是苹果的乔帮主,特斯拉的公司气质也更像苹果。

你看这位钢铁侠涉足的领域,从在线内容出版软件“Zip2”、电子支付“X.com”、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到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再到特斯拉 汽车 公司,全都是以新 科技 引领的行业。

因此,不以传统制造业见长的特斯拉,其实更像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公司,例如 理想 汽车 ONE、蔚来 汽车 以及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911) 。

很少有人知道,大红大紫的新能源 汽车 ,只是其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亚迪还是手机、IT配件领域行业巨头之一, 其客户遍及三星、华为、摩托罗拉、vivo、OPPO、小米、LG、联想、苹果、谷歌和微软。2017年,这部分营收比重达到了40.49%,比亚迪 汽车 也不过占比51.49%。

所以,比亚迪还是一家IT行业的配套公司。

比亚迪中国朝代系列的家用轿车,基本价位都控制在40万以内,而特斯拉的产品价格集中在70~120之间,甚至特斯拉的二手车都比比亚迪新车贵好多。

这种巨大的价格壁垒,足以将潜在客户层级了,所以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竞争关系。

实话实说,特斯拉瞬间的动力爆发确实很迷人,让人腰子发紧。开的过程中我不由得说了句: “电动 汽车 确实不错,看来我也应该弄辆开开。”

我朋友马上就开始向我推荐特斯拉,但我跟他说: “我是穷鬼,不像你,我只能考虑比亚迪了。”

结果,这哥们有点不屑的说道: “比亚迪哪能做出这种品质的 汽车 ?我这车百公里加速只有4秒多!”

这就是客户群的差异,我这哥们肯定没开过比亚迪,而我恰好也开过比亚迪唐,虽然可能确实没有特斯拉提速这么暴力,但至少是一个数量级的产品,可价格二者也快差出数量级了。

所以,比亚迪和特斯拉有点像手机行业里的华为和苹果,产品性能基本处于的水平线,但客户群和公司气质的区别泾渭分明。

比亚迪以解决基本出行诉求为目的,提供一种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而特斯拉的产品则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的享受。

比亚迪非但不是特斯拉的“噩梦”,反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从目前的国标看起,我们很明显的是可以感知到未来的 汽车 发展方向是节能化、环保化。那么电动车、新能源车,从目前来看,前景广阔,蛋糕巨大。但这个蛋糕是一家、两家公司能吃下去的吗?并不是。因此,市场不但能容纳更多的制造商来竞争,而且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

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中,几乎是完全没有对冲的地方,甚至还还共同拼凑了新能车的市场版图。

特斯拉有两款车型,一款中大型车MODEL S,售价区间是87~147W;

另一款则是中大型SUV MODEL X,售价区间是:96.49~157.22W。

那么我们反观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呢?秦、唐、元、宋,售价区间至多不过40W。

这两者的用户群体一样么?在用户群体都不一样的情况下,比销量有什么意义吗?宝马销量远大于布加迪,那么宝马也是布加迪的噩梦?不存在的。

所以,比亚迪不但和特斯拉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而且两者的发展态势还是正相关的。很简单的道理,新能源车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市场反馈。而市场反馈来自于用户的满意度。不管是比亚迪的新能源车、还是特斯拉的新能源车。只要各自的用户群体反馈满意,那么销量的交叉提升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但如果特斯拉的反馈不好,那么大家很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这么贵的新能源车都不行,比亚迪这种便宜车能行么?反之亦然。

综上,从市场定位来看,两者是互为拼图,补足市场需求,从新能源产业来看,两者更是“一根绳上的几个蚂蚱之二”,所以,比亚迪怎么可能是特斯拉的“噩梦”。

我倒不觉得比亚迪是什么特斯拉的噩梦,因为这两家企业根本不是同类。比亚迪属于传统的 汽车 企业,是踏踏实实的做实业,特斯拉就是家 科技 公司,压根儿就没打算好好造车。

特斯拉的 汽车 业务至今还在亏损,如果融不到资分分钟就破产。传统的车企是靠卖车赚钱,特斯拉靠卖车的话现在早就垮了。有人说了,为什么奔驰丰田造不出特斯拉这么便宜的电动车,我想问一下小米的手机便不便宜?便宜的时候能不能买到?敞开卖的时候你还觉得便宜吗?特斯拉一个路子。

比亚迪这几年一步步走过来,从前几年的山寨大王,到现在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相信很快就会迎来厚积薄发的那一天。特斯拉呢,它想的是如何找到一个新的概念,然后迅速炒起来,然后给投资者看。

这样看的话,特斯拉的噩梦应该是没人给它投资。它平均每分钟就要花掉8000美元,即每小时烧钱48万美元,如果失去投资者的信心,它撑不过去一年。

最后摘抄最近比较火的文章《特斯拉处于破产边缘》,虽然这标题也有夸张的成分在,但是有一定参考意义:

因为一个专心造火箭,兼职造 汽车 的是干不过专心造 汽车 ,兼职搞代工厂,做新能源全产业链的。

目前特斯拉的逼格是高于比亚迪的,毕竟一个造火箭的造车,听起来就很高大上,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是业界顶级的,尤其是它的自动驾驶算法,这些年累积的实际道路数据。

特斯拉除了品牌逼格和自动驾驶比比亚迪高,其它的都跟比亚迪不相上下,且有被超越的预期。

燃油车有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电动车也有三大件,电机,电池,电控。

对于电动车的三大件,比亚迪的策略是自力更生,全产业链布局,以求最大程度掌握议价权,减低成本。

特斯拉就不一样,能买的就买,不能买的才自己研发。比如电池是买的LG,电控买的英飞凌,电机也是外购的。只有自动驾驶没有先驱,只能自己摸索。

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就会成为特斯拉的噩梦: 特斯拉只能固守高价位,卖一辆亏一辆。比亚迪则可以依靠成本优势全价位布局,稳住中低端,冲击高端。最后特斯拉要么在高端与老牌BBA死磕被干死,要么因为资金链断裂丢车保火箭, 汽车 产业GG。

目前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车,有E系列,最低5.99万起步,有王朝系列,秦唐宋元,顶配价打到了35.99万。

全价位布局的好处是可以摊薄成本,比如持续研发,新开工厂,新开厂线等费用。特斯拉之所以卖一辆亏一辆,就是因为交付新车的赶不上烧钱的。

特斯拉也没办法,供应链受制于人,做组装的也无能为力。

特斯拉也想搞个走量车好分摊成本,盘活现金流。于是,国产的毛豆3出来了。

结果,受限于成本,定价过高,性价比贼低,要不是有特斯拉的标挂着,早被喷到大西洋了。

特斯拉Model3,补贴后售价27.15万。长宽高为4694*1850*1443,轴距为2875。搭载52度电池,工信部续航445公里。由后置单电机驱动,0~100加速5.6S。

比亚迪汉EV,售价27.95那款,长宽高为4980*1910*1495,轴距为2920。搭载76.9度电池,工信部续航550。前后双电机,0~100加速3.9S。

比亚迪的同价位的新能源车,比特斯拉的更大,续航更长,动力更强,配置更丰富。除了品牌力差了点意思,以车辆本身的产品力,甩特斯拉三条街。

如果靠近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以更低的成本还走不通低价走量这条路,特斯拉就难了。而比亚迪,就是最直接的狙击者。

对于比亚迪这种既有技术又有实力,还借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东风的对手,特斯拉称之为“噩梦”也不为过。

比亚迪技术越来越好,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化的可以让我买车的程度,我看好的比亚迪新能源,一定是充电混动,SUV一次充电纯电可以行驶180公里,纯燃油跑高速路1.8吨的车身,油耗低至5.5升百公里,市区工况综合油耗低至7升百公里。说到底,高效率的发动机和制动能量回收是关键,充电混动解决了市区电动,出门无电的问题,可以提前进入市场。至于高 科技 副产品就是可靠的车身稳定系统,自动刹车系统,60公里启动加速能力,车载电站技术。最后一个就是价格,能够进去寻常百姓家,价格还要大路化,没有任何补贴,中型suv需要10-15万元价格才能接受,动不动就18-27万,还是哪里凉快哪里歇会儿吧!

什么是物种

来点儿转基因?

转基因(GM)农作物和食品是英国媒体长盛不衰的话题。像伊拉克战争之类的大事,也不过占据一时风光,仗打完了也就渐渐歇气。转基因问题却可以没完没了的谈下去,我在伦敦居住期间就经常感到,若有哪个星期报纸、电视或网络上不出现几条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新闻,简直就要算意外的平静。各大连锁超市无不宣称自身品牌的产品不以转基因农产品为原料,连后街上的肯德基快餐店也特意贴出告示,保证本店产品决不含转基因成分。考虑到肯德基来自世界第一转基因食品大国美国,如此加意声明或许是有必要的,虽然每次看见这告示我都想“没事,俺一点也不在乎”——相比起来,我更担心高脂肪油炸食品对健康的种种不利。

这下大家满意了吧?

不过,我不在乎,美国人似乎也不在乎,很多英国人却在乎得厉害。在超市买菜与人闲聊,就曾恭听一位英国老太太批判这种“反自然的东西”、推崇“有机食品”(英国人将不用化肥和杀虫剂的农产品称为Organic Food,即“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贵不少。我一向以为,以“有机”这个词原本的含义而论,这名字委实不通得很)。虽然我写起文章来一直倾向于支持转基因食品、以至朋友开玩笑说我有“媒体偏见”,这种情形下却实在没勇气去向老太太从头解释转基因的原理或否认上帝的威权,只违心地唯唯,充其量小心地抗辩一句“现在还没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的证据……”。面对这样的公众,一心想推行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布莱尔政府,自然更觉得麻烦头痛了吧。

大西洋两岸

世界第一种转基因植物诞生于1983年,是能耐受抗菌素的烟草。1993年,一种软化成熟较慢、保存期长的西红柿成为美国也是世界第一种投入商业种植的转基因作物。1996年,英国超市货架上首次出现了转基因西红柿酱。也是在这一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将抗除草剂大豆投放市场,欧洲批准进口。很快,转基因成分出现在英国市场上的许多食品中,从土豆片到意大利面。如果算上那些饲料中含有转基因玉米或大豆的动物的肉制品,转基因食品种类还要多。英国人爱吃的干酪,有的也用上了转基因凝乳酶。

绿色和平组织的领导者Melchett勋爵在1999年的一次GM抗议活动中被捕

与转基因食品一起到来的,还有反对转基因的呼声和思潮,欧洲公众忽然发现转基因不再是“绿色和平组织在某个遥远的国家抗议”之类与自己无关的事了。1998年欧盟暂停批准新的转基因农产品上市,形成事实上的“转基因禁令”,更加深了公众心目中“转基因食品有问题”的印象(虽然,考虑到欧盟农业竞争力弱于美国、农产品严重过剩而每年农业补贴开支庞大的状况,欧美在转基因产品贸易上的恩怨,并不是“自然”、“环保”或“健康”这样简单的标签可以归纳)。抵触情绪之激烈,又以英国为甚。

一位志愿者在英国柴郡的GM试验田里抗议

目前,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390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其次是阿根廷1350万公顷、加拿大350万公顷、中国210万公顷,拉美、澳大利亚和亚洲、欧洲其它一些国家有零星种植。“转基因程度”最高的作物是大豆,占到全球大豆总种植面积的一半,其次是棉花、玉米和油菜。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一直没有在欧洲发展起来,至今只有德国、西班牙等略微进行了一点尝试。在英国,政府努力了好几年,仍未使国内舆论环境有所改善,仅有的试验田还经常受到反对人士的冲击和毁坏。

烫手的政治土豆

英国工党于1997年赢得大选,以富有活力的清新形象上台执政。前辈同事曾经去采访当时大选前两党的年会,说气氛确实大不相同,保守党大有日薄西山死气沉沉之感,而工党群情激奋志在必得,一看便知谁会获胜。布莱尔当政后,在保持经济稳定、增强国际影响力、发展科研和教育方面也确实有一些成效,于2002年顺利连任。对于生物技术和欧元两大典型问题,与保守党的保守态度相比,工党的确显得较为开放和实用。政府从来不掩饰对包括生物技术的支持和重视,希望它成为提升英国科技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发展转基因农业的努力格外不顺利。

普斯陶伊,被认为科研道德有亏的科学家

英国的第一波“转基因躁狂”出现在1998年。当年秋天,当时任职于苏格兰罗伊特研究所的科学家普斯陶伊在一部电视纪录片中声称,他的一项尚未发表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脏、脾和消化道出现损伤,免疫系统也遭到破坏,而破坏免疫系统的正是转基因成分。本来就对转基因问题相当紧张的欧洲公众,感觉是预言中的灾难终于到来,英国更是舆论大哗。当年欧盟决定限制转基因产品,即与此事有关。普斯陶伊在披露此事后48小时,即因为这项研究“证据不足”被研究所暂时停职,很快又被强迫退休。1999年2月,号称包括基因工程专家、毒物学家和医学家等在内的、来自14个国家的20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对普氏表示支持。这更为普氏树立起一种阴谋受害者的悲剧英雄形象,成为煤体大炒特炒的题材,政府的转基因政策受到空前压力。

与此同时,科学大臣赛恩斯伯里勋爵卷入了另一场转基因纠纷,也给政府蒙上阴影。赛恩斯伯里被指责在生物技术企业拥有股份,这与政府官员的角色存在公私利益冲突。赛恩斯伯里当即发表声明,表示该公司的确拥有一项与转基因食品某关键基因相关的专利,但他在这其中的利益,连同他在英国大型连锁超市——赛恩斯伯里氏超市(Sainsbury’s)的股份,都在进入政府时移交给了秘密的独立托管人,自己并不能过问。而且,他虽是内阁生物技术委员会的一员,但向来并不参与同转基因有关的政府决策和讨论,也不参与任何会影响到赛氏超市利益的决策。

此时,布莱尔顶住舆论压力发表声明,表示信任科学大臣的廉洁公正,并继续支持转基因食品。他说,禁止转基因食品是“极端愚蠢的”,自己就吃转基因食品,并不担心会影响健康。这无可避免地让人们联想到,几年前保守党当政时疯牛病危机期间,农业大臣当众与女儿同吃牛肉汉堡包,以彰显英国牛肉安全,安抚公众情绪。但汉堡秀的效果并不见佳,疯牛病作为英国近年来遭受的最严重灾难,给公众留下了极其糟糕的回忆。此次首相以身作则吃转基因食品,一样——或许更加——缺乏号召力。

还是科学界缓解了这场危机。当年5月,英国皇家学会宣布,该学会组织的六人专家组经详细评估发现,普斯陶伊的转基因土豆研究充满漏洞,根本无法从中得出任何证明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有害的科学结论。普氏的研究没有经过同行评议、没有发表在学术杂志上,却率先向媒体公布,后来也仅仅是因为成了热点问题才被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出来供大家探讨,并未得到认同。所谓的20名科学家据披露也多与普氏过往甚密,其声明是否客观公正也颇有问题。虽然这场土豆风波中转基因食品给公众的负面印象并不能全部消除,但至少,环保组织在声称“转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时,不能拿这个来说事了。

危机期间,布莱尔一边铿锵有力地声称政府理当抵制媒体以及保守党的“伪善和完全的机会主义”,一边可怜兮兮地诉说自己对眼下的转基因争论感到“泄气”,抱怨多数人只是拍脑袋想当然,并不以充分的知识为基础进行讨论。如果他知道这个问题还要这样争论好几年、看情况会争到他的第二任期结束还不算完,或许他会觉得自己泄气得太早了些。

毛毛虫和玉米田

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士,所用理由主要有三种:1)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例含有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质或新型过敏源。2)自身能制造杀虫毒素的转基因作物,可能毒害并非害虫的其它生物。3)转基因作物可能与野生的亲缘作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恰好这三个方面,各有一项知名度颇高的、但说服力不强甚至堪称乌龙的研究,分别与土豆、毛虫和玉米有关。其中普斯陶伊的土豆已不再被当作论据提起。迄今并无其它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美国人吃了十来年转基因食物,也不曾见出什么大事。食物中的DNA进入人体后会分解,无论是“天然”的还是转来的基因,下场都一样,于健康无益亦无损,相信“吃基因补基因”的核酸营养与担忧吃下基因会出现问题,同样地没有根据。至于过敏源控制,转基因作物的开发者们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不从那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中提取需要转入的基因。转基因食品上市,都要经过比传统食品更严格的毒性和过敏检测。若管理得宜,转基因食品并不会比普通食品更易引起过敏。

以王蝶的名义

目前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以瑞士诺华和美国孟山都等公司共同开发的Bt转基因玉米为最。它被植入了一种来自细菌的基因,可以产生有效杀死害虫玉米螟的蛋白质。但这是否也会影响到其它昆虫?1999年5月,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昆虫学家约翰·罗西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Bt转基因玉米花粉对美洲王蝶的幼虫有害,放养在涂有Bt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苦苣菜叶上的毛虫,发育迟缓、死亡率高。这被视作转基因作物危害生态环境的证据,美洲王蝶一时成了反对转基因的环保组织的招牌。但一些科学家当即指出,这项研究里的实验室环境与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在自然界中,转基因花粉浓度远不像实验条件下那么高,再说天然环境下的王蝶幼虫也不吃玉米花粉。法国国家农艺学研究所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经过2年多的研究,于2002年正式发表论文,指出在自然界中王蝶幼虫并不会受Bt玉米花粉的毒害。此外,在传统农业中,农民要大量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玉米螟,殃及其它昆虫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王蝶,反对GM的标志

有关玉米的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墨西哥。那里是玉米的故乡,当地人种植玉米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到现在墨西哥还有许多种类的野生玉米,被称为世界玉米多样性的中心。为了保护这重要的天然资源,1998年起墨西哥就规定,暂不种植转基因玉米。200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转基因玉米已经“入侵”墨西哥,污染了当地玉米品种。他们把墨西哥瓦哈卡山区采集的野生玉米样本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及确信未被污染的天然玉米进行了比较,发现一部分野生玉米样本受到了转基因玉米的DNA片断的污染。据称这些DNA出现在了玉米基因组的不同位置,可能破坏其它基因的功能。研究者猜测,污染来自美国的粮食援助。围绕此事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转基因作物者自然声称找到了基因污染的证据,一些科学家却对这项研究的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实验中用于放大DNA样本的技术有问题,得出的结果是一种假象。两位研究者提供了新数据,但仍不能服众。争来争去,估计《自然》的编辑也心里发毛,2002年4月,杂志正式承认现有证据“不足以表明发表原始论文是合适的”,还把两位作者支持自己结论的新论文和另两篇质疑这项研究的文章同时发表,让读者自行判断。这在该杂志在办刊133年的历史中是极为罕见的。

别烦我,王子殿下

在英国积极活动着的反转基因组织颇有不少,包括有着国际知名度的绿色和平组织,有权有势的“英国自然”组织(它是野生动植物问题方面的政府顾问),经常在媒体上露面并组织抗议活动的“地球之友”等等。还有一些手段激烈的反对者,几乎每年都要来那么几回穿着消毒服般的白大褂冲进试验田捣毁转基因作物的抗议活动,尽管法官通常并不会因为有“保护环境”的理由就不追究他们破坏他人财物的责任。在这些人士的心目中,转基因作物已经完全被妖魔化了,连试验都是不可以的。他们喜欢以极端的形象引起公众注意,比如一片青葱的田地里,一位披黑袍的死神,扛着刃上染血的大镰刀,这样的大照片放在报纸头版上,的确很有视觉冲击力。不过,最轻易地唤起英国公众认同的,可能还不是他们,而是王储查尔斯。

查尔斯王子

虽然做够了花边新闻的主角和童话王妃的陪衬,查尔斯王子在英国的人望毕竟非同寻常。他对环境问题——以及科学问题——相当关心,虽然在有些人看来可能他还是不关心的好。与曾被邀请去给英国科学促进会年会做开幕演讲的妹妹安妮公主不同,查尔斯王子在谈论科学时,往往宗教气多过科学气,经常惹得科学家很不高兴。他是英国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士中地位最显赫、活动也最卖力的一个。我刚到英国时,师兄带我去超市买菜,向我解释什么是有机食品时,就说到查尔斯王子反对转基因而大力推崇有机食品,他的农场种植并出售有机产品,据说虽然昂贵但“卖得还不错”。我当时就以记者之心度王子之腹,疑心这其中有利益原因。

不管怎样,查尔斯王子的宣传与英国公众的情绪互相作用,效果是十分强烈的——即使是“决不吃任何含DNA的食物”这样的蠢话,由他在电视上说出来,还是会有市场。1999年4月,他授权BBC发布了自己撰写的反转基因的文章,表示自己理解基因技术会带来医药、农业和环境方面的巨大利益,但更多地表示了对健康和环境损害的担忧,并且说,把不能自然交叉繁殖的物种的遗传物质混到一起,触犯了“上帝的专属领域”。2000年5月,查尔斯王子在BBC的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讲座中,对现代科学进行了一番批判,其中自然少不了抨击转基因食品,夸奖有机农业是多么的“自然”。这使许多科学家感到不满。进化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措辞恭敬地把他未来的国王狠狠刻薄了一顿。道金斯说,科学不相信直觉,而农业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对物种进行干预、选择的行为,并不是什么“自然”的东西,如果说扮演上帝,我们扮演上帝已经有好多个世纪了。他还说,过分关注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让一些需要解决的实在危险淹没在“转基因,转基因,转基因,转基因,转基因,转基因!”(GM GM GM GM GM GM!)的聒躁中(见本期《不要拒绝科学》)。

道金斯在公开信最后推荐查尔斯去读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不晓得他有没有照做——据我揣测是没有。他的态度似乎一点也没变。2002年6月,查尔斯在德国接受一家私人组织颁布发的环境保护奖项时,又谈了一通转基因作物的危险。第二天,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帕特里克·贝特森毫不客气地对媒体说,王子对转基因的态度完全是“歇斯底里症的表现”。他说,迄今并无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存在危害,查尔斯的歇斯底里“使我失去了购买产品的选择权”。英国王室也看不下去查尔斯的做法,据说女王为此曾找他谈过话,妹妹安妮公主和老爸菲利浦亲王则在媒体上公开批评,说他又不是生物学专家,这样攻击转基因食品是不对的。

GM GM GM GM GM GM!

政府、科学界、生物技术公司、环保组织、社会名流和公众,由这些方面所参与的、关于转基因的拉锯战,在英国媒体上一直没消停过。2003年7月,欧洲议会通过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新法规,5年来的转基因冻结政策有裂冰迹象。此时,英国政府组织的“转基因全民大讨论”正跟天气一样火热,而首相的战略小组发表报告说,长远来看,转基因作物对促进英国经济发展和增进公众健康有巨大潜力,但转基因农业的效益在短期内体现不出来;转基因作物在未来能取得什么样的收益,依赖于公众的态度和管理机构应付不确定因素的能力。

1999年11月,英国政府决定暂不考虑转基因作物的商业种植事宜,同时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试验,考察转基因作物对局部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对农田杂草和虫子的影响。试验报告于2003年10月16日出炉,将对2004年政府考虑是否对转基因作物商业种植开禁提供重要依据。报告公布之前,民意统计表明情形并不乐观,据称6~9月份的大讨论中,4万份公众回应显示,仅有2%的英国人乐于吃转基因食品,坚决不吃的有86%。就在10月13日,反对者还在伦敦举行了抗议游行,他们从全国农会总部走到唐宁街和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递交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文件。为了吸引注意,游行中很有些特立独行的家伙:一位有机农业农场主从苏格兰北部过来,骑着车拖着一口棺材;一名作家则从北约克郡步行到伦敦。

GM试验田

试验的结果出乎人们意料: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而是有好有坏的。这项迄今世界最大规模的同类试验,耗资550万英镑,动用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数百块农田,涉及的作物包括转基因油菜、甜菜和玉米。科学家对试验田共进行了4000次考察,采集了50万粒草籽,收集了150万个无脊椎动物。结果发现,在转基因油菜和甜菜田里,杂草量和蜗牛、甲虫、蝴蝶等动物数量比相应的传统农田少很多,玉米田的情况却恰好相反。为生态环境考虑,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杂草和虫子还是多一些比较好。那么这试验结果究竟说明什么?报告公布次日,英国几份大报的不约而同地以此为头条新闻。《独立报》和《每日邮报》等说这“敲响了转基因作物的丧钟”,《卫报》发表了一则漫画,伊甸园里的夏娃看着树上的苹果对蛇说“好吧,只要不是转基因的”。但《每日电讯报》倒并不认为这显示了生物大毁灭的前景,认为反转基因的情绪根本原因在于畏惧新事物。“地球之友”组织说,这是“对英国乡村的黑色警告”。但支持者则认为,这显示如果管理得当,转基因作物是可以对环境有好处的。

对此,皇家学会主席梅勋爵11月说,支持和反对转基因作物的双方,都把这次试验结果往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解释,“有选择、有偏见”,双方都说自己赢了。他说,试验实际上体现,转基因农业可以比传统农业对生物多样性更有利,也可以更糟糕,这取决于具体的运用方式。简单地说转基因是好的或坏的,未免过于简单。农业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并不在于转基因本身,而在于耕作方法,例如使用除草剂的策略。大家应该把关注的目标由是不是转基因转向更广泛的农业问题,一起探讨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听起来像各打五十大板,不过,仔细咂摸一下,真是相当巧妙的措辞。

科学界与政府支持而很多公众反对,最终还是立法通过,这样的例子在英国并不是没有:2000年底,下议院就通过法案,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允许使用人类早期胚胎干细胞进行医学研究。在保护科研活动尤其是生物和医学研究方面,布莱尔一直表现得很强硬,对一些人士捣毁转基因试验田、冲击医学实验室的行为大为恼火,表示决不能忍受合法科研受到干预。不过,转基因作物的商业种植更多涉及经济而非科学,首相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也已经把国内公众得罪了不少。转基因问题的命运,是会像干细胞法案那样,还是像欧元那样呢?这个还不大好说。

上网本是什么意思?难道其他的笔记本就不能上网了吗?

上网本的英文名为“Netbook”。

英特尔关于“上网本”的描述是:“上网本是采用英特尔Atom(凌动)处理器的无线上网设备,具备上网、收发邮件以及即时信息(IM)等功能,并可以实现流畅播放流媒体和音乐功能。”

上网本就是一台功能不齐全的笔记本电脑。正因为功能不齐全,上网本可以做到10英寸以下,重不超过1.5公斤,价格低廉。上网本可以在节能的基础上具备即时聊天,网上冲浪,发送电子邮件,观看视频,基本的网络游戏等一系列娱乐功能。

第一代上网本的标准配置为:(如早期的华硕Eee PC)

CPU(中央处理器):威盛(即全球第三大CPU生产厂商—台湾的VIA)的Nano(玲珑)处理器(具有一个物理核心 主频为800MHz)或同等级处理器

内存:512MB

GPU(图形处理器或显卡):集成显卡

硬盘:20~40GB的SSD(固态硬盘)或40~60GB的传统机械式硬盘

网卡:10/100M

无线网卡:内置802.11b/g无线网卡

第二代上网本的标准配置为:

(目前市场上(2009年初)卖的都是第二代上网本。)

CPU(中央处理器):英特尔 凌动™处理器 Diamondville Atom N270(具有一个物理核心,因为具有英特尔HT超线程技术所以模拟出两个逻辑核心 主频为1.6GHz 前端总线533MHz 45纳米制造工艺 二级缓存为512KB)

内存:1GB DDR2 667MHZ 最大支持2GB

GPU(图形处理器或显卡):英特尔 GMA 950集成显卡

显存:共享最大128M(视主内存容量)

芯片组(主板):英特尔 945GSE+ICH7-M

网卡:10/100M

无线网卡:内置802.11b/g无线网卡

硬盘:60~160GB的传统机械式硬盘,最大支持320GB

摄像头:130万像素摄像头

支持VGA视频输出

高配版本还有蓝牙模块、安全锁孔、DC-IN接口、支持2.5G甚至是3G上网等等。

注意:部分上网本可能会遇到因性能低下而无法流畅播放720P高清电影的问题。其实使用最新版的Kmplayer即可流畅播放咯。因为Kmplayer具有“超级模式”,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加速了播放的,是值得使用的。

之前的上网本的尺寸一般为7英寸(第一代),现在一般为8.9和10.2英寸(第二代),现已有少数12英寸上网本出现,重在1.5公斤以下,大多在1.0——1.2公斤左右。键盘大多不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全尺寸键盘,只有新近推出的几款10英寸的上网本,配备了全尺寸键盘,这也是其不足之处之一:成年人使用时会有一定的适应期,而中小学生用起来则比较顺手。

“上网本”是上周英特尔在台湾Computex展会上创造的名词,在此之前它并没有中文名字,大家都管它叫“Netbook”。市场定位为:一是需要第二台甚至第三台笔记本电脑的商务人士;二是青少年一族、小学生等需要上网的群体,便于学习和应用;还有第三种人群是某些特殊职业者,如记者、地质勘探者等经常需要出差的人员,甚至喜欢上网炒股的家庭主妇,也是“易PC”的目标人群;第四是时尚一族,喜欢旅游,喜欢新奇事物。

英特尔对“上网本”也有类似的定位。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上网本”既适用于希望拥有第二台甚至第三台计算设备的人群,也适用于学生或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用户。

同时,英特尔认为“上网本”的使用方式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并不相同:与笔记本电脑(或EPCBOOK)可以进行内容的创建和编辑不同,“上网本”主要以“消费”内容为主,可以支持网络交友、网上冲浪、听音乐、看照片、观看流媒体、即时聊天、收发电子邮件、基本的网络游戏等;而笔记本电脑(或PC)则可以安装高级复杂的软件、下载、存储、播放CD/DVD,进行视频会议,打开、编辑大型文件、多任务处理以及体验更为丰富的需要安装的游戏等。

简单而言,“上网本”是一个功能不完全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是核心应用,Wi-Fi无线宽带是核心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内Wi-Fi无线宽带的接入环境并不完善,如果你周围没有Wi-Fi服务,“上网本”也无所作为。

也正因为Wi-Fi无线宽带成熟度制约“上网本”,所以华硕推出“易PC”的第一站选在了无线网络发达的美国市场,同时“易PC”在中国市场的推进始终是“慢一拍”的缘故。

搭配的芯片组和显卡参数、性能全解读

Atom使用的945GC芯片组令人啼笑皆非,南北桥芯片组的核心面积与功耗,要远远大于Atom处理器本身。真有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意境。这个芯片组并不是为非常节能的Atom设计的,而是Intel临时把老旧的芯片组拉出来当此重任。该芯片组功耗约为25W,而Atom的典型仅有2W……

1、第一代的Atom系列笔记本,如华硕的EPC,确实是搭配了945GC芯片组,当时的情况是Intel没有为Atom开发合适的芯片组,结果只能搭配已有的笔记本芯片组而非UMPC专用,所以实际效果是功耗较大,达到了25W左右。

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的Atom笔记本,都使用了i945GSE+ICH7M 芯片组,且功耗为5.5W(4W为北桥、1.5W为南桥),这对于Atom就是非常合理的一次搭配。

2、精简后的Atom芯片组,也就是945GSE,和945GC最大的差别在于GMA950显卡。虽然型号同是GMA950,但是945GC的显卡频率为标准的400MHz,而945GSE为133MHz。Intel这样做是为了降低功耗,但是很显然低功耗带来了性能明显缩水。

所以使用目前流行的Atom笔记本,不能流畅运行一些普及的3D游戏(当然魔兽争霸和CS还能应付)。因为频率的降低带来了50%左右的性能下降。但是视频还是可以播放的,720P的高清H.264可以流畅播放,虽然CPU占用很高,720的VC-1编码视频由于GMA系列显卡的驱动问题,还是不太流畅。

3、以前的945GC真的有这么强吗?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了GMA950显卡的一些小“猫腻”: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介绍一下图形芯片GMA 950 :这是由英特尔公司在i945芯片组内使用的IGP。兼容DirectX 9和能够运行Aero,配备Core Duo处理器应用在便携式PC中是很常见的。

英特尔在台式机上使用核心频率400MHz的i945G版本图形芯片,而在便携式电脑中频率降至250MHz和在一些超轻便型笔记本更是降到166MHz使用。这次Atom搭配了133Mhz的GMA950,其实精简程度没有大家想象中的严重,这可以看做是一次平衡设计。

Intel 945GM ——250MHz

Intel 943GML ——250MHz

Intel 940GML ——166MHz

Intel 940GMS ——133MHz

4、从网上较为全面的评测都可以看出,采用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在XP和vista下的性能对比差距不大,而采用GMA950的单核笔记本电脑性能下降显著。双核处理器对于使用像GMA950 这样整合显卡的机器跑vista而言有很大的意义:一个核帮助显卡,另一个核处理用户任务。

这和Intel集成显卡的特性是有很大关系的,GMA950源于GMA900系列,它仍然支持2.0版本的Pixel Shader,缺乏硬件T&L和Vertex Shader功能,顶点渲染和几何变换、光影部分仍然需要由CPU来运算。但实际上,nVIDIA GeForce61x0和ATi RS48x等整合图形芯片,其核心内部实际上并没有整合硬件级的Vertex Shader和T&L引擎,其3D渲染过程中的三角形和顶点运算等都得依赖CPU来协助加速,只不过依赖程度低于GMA950。言下之意为,具备HT技术的双线程或多线程Atom上网本的3D性能,将比单核心的Core微架构酷睿2赛扬处理器强很多。

[编辑本段]上网本和笔记本的区别

外形

首先从外形上来说,虽然上网本[1]和普通的笔记本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的屏幕尺寸会有一定的差别。上网本大多都是7-10.2英寸屏幕,而普通笔记本基本上都是在10.2英寸之上。另外,上网本比较强调便携性,外形大多小巧轻薄,同时色彩绚丽。

配置和性能

从配置和性能上来说,上网本基本上都采用英特尔Atom处理器,强调低能耗和长时间的电池续航能力,性能以满足基本上网需求为主,而普通笔记本电脑则拥有更强劲的多媒体性能。另外上网本比较强调无线上网能力,硬盘大小也不如普通的笔记本。

用途

上网本主要网为主,可以支持网络交友、网上冲浪、听音乐、看照片、观看流媒体、即时聊天、收发电子邮件、基本的网络游戏等。

而普通笔记本电脑则可以安装高级复杂的软件、下载、存储、播放CD/DVD,进行视频会议,打开、编辑大型文件、多任务处理以及体验更为丰富的需要安装的游戏等。

价格

目前市面上,上网本的售价大致范围在1500-3999元之间,而传统笔记本则根据厂商的定位以及用户的需求,价位在3000元到上万元不等。

上网本和UMPC的区别

很多人会把上网本和UMPC混淆,上网本与尺寸更小的UMPC(超便携个人移动设备)和MID(手持移动设备)有着很大区别。与主流笔记本电脑相比,上网本尺寸小、价格低,功能不如主流笔记本电脑完备;UMPC也是由英特尔提出的概念,官方认为只有同时满足“7英寸或更小的显示屏”、“内置触控板”、“最小分辨率为800×480”等多项条件,才能称为UMPC。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UMPC尺寸一般在5.6-7英寸之间,多具有旋转屏幕或触摸屏等功能,价格也比上网本要高得多。而MID的尺寸比UMPC更小,更适合放在口袋中。不可否认,上网本在便携性和性价比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网本电脑正在动摇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对于要求推出最便宜上网本的PC制造商来说,价格仍然过高。CLSA Ltd.台北分析师珍妮赖(Jenny Lai)预计,在一台电脑上安装Linux只需要5美元,而XP约为40-50美元,Vista则要100美元。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上网本中,约30%使用的是Linux操作系统。在国内,欣闻英特尔联手中标软件与长城电脑推出的Linux上网本销量骤增。不可否认,在很多特性上,Linux与上网本都有着共同的特质。随着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上网本今后必将在功能特色、性价比方面有所突破,成为移动时代的一款大众化产品。

netBook(上网本)一词最早源于英国小型电脑生产商Psion Teklogix,该公司几年前曾推出一款名叫Psion netBook的介于笔记本和PDA之间的小型笔记本,并向版权和商标署注册了商标“netbook”, Psion于1996年12月首度使用上网本商标术语,2008年末,Psion 决定保护“netBook”这一商标。一些Netbook爱好者的网站已经收到了它的停止使用(“cease & desist”)通知,要求删除“Netbook”这个术语。它给出了3个月的期限,要求在2009年3月前删除内容,否则就会进行起诉。

根据WhoIS.com数据库,Netbook.com域名创建于1994年8月25日,2008年9月29日被Intel买下,注册信息换成了Intel相关资料。

另外,最近掀起的“山寨”文化,而“山寨笔记本”也成为众品牌上网本最强的竞争势力,由中国台湾VIA主导的框架方案,将使得上网本产品更丰富,发展更迅速,更个性化。

上网本就是轻便和低配置的笔记本电脑 具体作用就是方便上网,需要搭配3G上网设备。

缺点就是屏幕太小,看字费气力。有些网站已经注意这个问题了 比如epcbook.cn就已经做了大字体的网址大全给上网本用户。搭配大字体的百度搜索,估计能给众多上网本用户提供不同的感受。

在2009年中,支持着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即信息技术)行业向前发展的两大支柱中,

一个就是Netbook

另一个就是Windows Vista的掘墓者——Windows 7

[编辑本段]上网本今年蚕食笔记本12%份额

2008年中国上网本市场销售量规模为90万台,但2009年中国上网本市场销售量规模将达到202万台,同比增长124.4%,在所有其他电脑产品都面临销量下滑的背景下,上网本成为完全不受危机影响的独特商品,“今年可能占据笔记本市场的六分之一强。” 计世资讯通用产品研究部分析师郭畅说。

4月15日,中国移动与17家PC巨头推出29款上网本,包括联想、戴尔、惠普、海尔等厂商蜂拥而至。据透露,与PC厂商的合作分深度合作与一般合作两种,再根据推广的力度确定补贴金额。其中,最高达2100元/台,其次是1500元/台,最普通的合作为900元/台。不过,相关PC厂商还要完成销售任务,如为了拿到2100元补贴,PC厂商每季度得销售9万台。目前,有6家厂商成为中国移动上网本最高级别合作伙伴,它们是联想、方正、同方、海尔、惠普、戴尔。戴尔还在4月16日特意举行了TD上网本的发布会,并表示后续还将有产品推出,以支持中国移动。而内部人士表示,9万台的季度销量不成问题。

几乎同一时间,4月16日,中国电信也亮出20多款上网本,联想、方正、海尔、明基、惠普、华硕等十多个PC厂商品牌助威。多家厂商证实,中国联通的上网本也在订制中,预计将于3G放号时正式推出。这样看来,我们仿佛瞬间就进入了一个上网本的新时代。

中国移动G3笔记本电脑,是中国移动为迎接3G时代,首次与各在电脑厂商浓度合作,优选定制的笔记本电脑,其内置了TD无线上网模块,终端支持速率最高可达2.8MB/秒,并可切换到2G/GSM的EDGE。同时,上网费用与现有的中国移动号码捆绑,实现统一发票、帐单。目前,北京地区商家仅选国美电器现货独家发售。目前定制并推出的机型有惠普、海尔、戴尔等三大品牌,中国移动会给予消费者最高2100元的话费及上网费补贴。

便携移动PC、身材小、价格低

上网本(Netbook)是一种网为主要诉求的超便携移动PC,尺寸多在10寸以下,多用于在出差、旅游甚至公共交通上的移动上网。上网本以身材小巧、价格低廉为最大卖点,在金融危机来袭的当下,渐渐成为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第二台笔记本时的选择。

据国美专业人士介绍,G3上网本是专业用于上网的笔记本电脑,主要针对的人群为随时关注信息的客户,比如炒股客户、新闻记者、各类对网上信息及时性要求高的客户,为各个群体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沟通路线。G3笔记本可在3G和2G网络中自由切换,客户在3G网络覆盖良好的区域无线上网时,速率可达2.8Mbps,切换到2G网络时,速率可达460kbps,非常的快。而普通的上网本,在很多时候被当作很大的屏幕MP5使用,如何能户外上网成了大家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能在户外上网,大家一般都会购买无线上网卡或者通过外置的网络终端进行连接,但是起网速以及带来不便让人无可奈何。G3上网本的面市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无线上网、无漫游费、全国价格统一

目前几款G3上网本在国美各门店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捧。除了优惠的价格,移动G3笔记本实现全国统一资费,不管客户在国内任何地方使用G3笔记本上网,资费都是一样的,不会额外收取漫游费。上网费方面,目前已有50、100、200元三类流量套餐推出,每月超出的部分也只需0.01元/KB。经过粗略计算,每月最低只需支付约100元,就可以享受每天无线上网收发邮件和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聊天的服务了。同时,“G3笔记本”无线上网没有漫游费,通过“G3笔记本”无线上网,在全国各地都是统一价格,对于准备购买上网笔记本的消费者而言,G3笔记本无疑带来了绝佳的入手时机。

相关